心衰竭的常見症狀 認識心衰竭的預防與治療方式

by admin

楊婆婆最近只要散步一下子,就覺得心跳很快、不舒服。經過醫師的診斷,她才發現原來這是「心衰竭」的症狀。心衰竭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器官的健康,因此我們需要更警覺與預防,快一起來看看如何預防心衰竭吧!

心臟就像人體中傳輸血液的馬達,「心衰竭」則是因為心臟無力、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所以不能正常提供身體器官所需的養分和氧氣,進而造成身體不適,嚴重的話更有可能造成其他器官的併發症。而心衰竭又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 收縮型心衰竭
    因為心臟無法正常收縮,造成血液容易累積在肺部、引起肺部的相關症狀與疾病。例如:呼吸困難、肺水腫與呼吸衰竭。
  2. 舒張型心衰竭
    因為心臟無法正常舒張,造成血液難以流回心臟、容易累積在周邊組織和器官中,有可能會引起四肢水腫、肝脾腫大、腹水等。

患有心臟相關疾病的患者,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高血壓、心肌病變等,都屬於心衰竭的高危險族群。而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年紀大等因素,也會造成血管受損,提高心衰竭發生的機會

心衰竭的常見症狀

心衰竭初期的症狀不容易察覺,因此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有心衰竭,除了定期做身體檢查外,如果自己符合高風險族群且同時伴隨以下症狀,就需要儘早看診、尋求心臟內科醫師的幫忙:

  • 容易疲勞
    只是簡單活動,就容易感到虛弱、頭暈不舒服,不論站著或坐著都會有不穩的感覺。
  • 呼吸困難
    日常活動時容易覺得喘,嚴重時連睡覺都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要墊高枕頭才能緩解;常常會在睡覺時因為喘氣而醒來,需要休息一下才能繼續睡。
  • 下肢水腫
    發生心衰竭時,血液往往會有流動不佳的狀況,讓腳踝容易有水腫的情況。
  • 食慾不佳
    可能因為有腹水,所以吃不下食物或容易有噁心感。
  • 精神狀態不佳
    因為腦部缺氧,所以容易感到不安、注意力降低,或是暴躁、易怒。

怎麼知道我有心衰竭?心衰竭的診斷方法

當心臟發生不舒服時,可以儘早到醫院就診喔!一般來說,醫師除了評估病人過去的病史和是否有心臟衰竭的症狀外,也會搭配抽血、胸部X光、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和心臟壓力測試等檢查項目,來了解目前身體中各個器官受損的程度,判斷病患是否有心衰竭。

心衰竭的四個分級與階段

為了方便區分心臟衰竭的情況,「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 classification) 和「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分別定義了兩種幫助分辨心衰竭嚴重程度的分級方式:

NYHA-依據日常行為的身體反應,分為:

  • 第 1 級:從事一般的身體活動都不會不舒服
  • 第 2 級:從事輕度的日常活動不會不舒服,但稍微劇烈一點就會喘、胸悶、疲倦
  • 第 3 級:從事輕度的日常活動 (如:掃地、走樓梯) 就會不舒服,但休息會改善
  • 第 4 級:在休息狀態下一樣會感到喘、胸悶、心悸等不舒服

AHA-依據心臟與心血管功能檢查結果,分為:

  • 階段 A:心臟外觀與構造沒有異常,但身體有造成心衰竭的危險因子 (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及酒精濫用等)
  • 階段 B:心臟外觀與構造出現異常 (如: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但還沒有出現心衰竭的症狀
  • 階段 C:心臟外觀與構造出現異常及心衰竭症狀,能透過藥物來緩解症狀
  • 階段 D:又稱頑固性末期心衰竭,需持續或間斷接受強心劑;根據治療的狀況,進行主動內氣球幫浦、左心室輔助裝置、換心手術等治療

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多觀察自己的狀況,或定期做健康檢查,了解自己是否有心衰竭的潛在風險,並向專業的醫療團隊做進一步的追蹤。

心衰竭的日常照護

「心衰竭」目前還無法根治,所以除了依照醫師的指示用藥外,還需要透過調整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症狀。

( 一 ) 飲食避免吃太重口味
鈉含量高的重口味食物、加工食品,容易造成水份的滯留、增加心臟的負擔。因此一天的鹽份攝取需掌握在 2 – 3 克 ( 鈉 = 800 – 1200mg)。

( 二 ) 限制每日的飲水量
水份攝取過多會加速心衰竭惡化的程度,若體液滯留、造成水腫,會讓血液的流動更加困難。因此每天的飲水量需要限制在 1000 – 2000c.c. (依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也要留意食物本身的水份,例如水份含量較高的水果、稀飯、湯麵、愛玉,都需要特別注意。

( 三 ) 戒除抽菸、飲酒的習慣
抽菸和飲酒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和心衰竭症狀惡化的風險。因此建議要戒菸和戒酒。

( 四 ) 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會增加對心臟的負擔、血液難以流動,更容易引起其他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可能會造成對心臟的傷害,因此體重需盡量維持在理想範圍內。

( 五 ) 不可隨意使用消炎止痛藥
非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容易造成腎功能變差,造成水腫、影響血液的流動,進而讓心衰竭惡化。因此不可以隨便自行購買藥物,需要依照醫師的指示服藥;如有去看醫師,也需要主動告知有心衰竭的病史。

( 六 ) 記錄相關數值
患有心衰竭的患者,每天都需要測量及記錄血壓、脈搏和體重的變化,來留意是否有尿液減少或下肢水腫、 體重增加、呼吸急促等情形,如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

心衰竭的治療方式

通常醫師會根據目前疾病的狀況來給予建議,而現在主要的治療方式還是以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

(一) 藥物治療

  • 血管擴張劑:用來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減少心臟的負擔。 
  • 利尿劑:排除體內過多的水份和鹽,減少水腫和呼吸困難。 
  • 毛地黃:增加心臟收縮的強度,增加心臟流出的血量。
  • 乙型阻斷劑的藥物:減緩心跳、阻斷交感神經,以減輕心臟的負擔。

(二) 手術治療

  • 冠狀動脈血管整形術
  • 葉克膜與主動脈內氣球幫浦
  • 心臟節律器
  •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 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 心室輔助器
  • 心臟移植

如何預防心衰竭

除了先天性無法避免的心臟疾病外,在日常中維持均衡飲食、理想體重和規律運動,就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如果目前已經有三高的慢病族群,更要積極管理好身體指數,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避免心衰竭的發生。

即使有心衰竭也不必太擔憂,透過日常的保養,一樣能有機會提升生活品質;平時也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文章來源:陳宜萍 營養師 編修審稿:智抗糖編輯團隊 
立刻下載智抗糖App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