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糖尿病,往往會想到糖化血色素(HbA1c)又稱糖化血紅素。糖化血色素雖然可以看出過去兩到三個月的血糖平均值,但看不出這期間內的血糖波動,對於糖尿病患來說,每三個月一次抽血檢測糖化血色素,也是希望HbA1c可以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所以想了解平時的血糖變化,則必須透過自我監測血糖(SMBG)來看血糖的波動。
-
-
腎臟的功能是什麼?腎臟病的前兆或症狀有哪些?腎臟病該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與腎絲球過濾率又有什麼關係?腎臟是由腎元組成,而腎元又是由腎絲球過濾率組成,主要會代謝身體的廢物、調節身體的水份和電解質、分泌賀爾蒙。腎臟病又分為急性和慢性,其中慢性腎臟病是因為腎臟長期受到破壞所造成,因此在發病過程中往往沒有太大的感覺,需要透過腎絲球過濾率或蛋白尿的數值來檢查。根據數值慢性腎臟病又可以分為五大類,每類的病情發展和死亡率都不同。在治療上,急性腎臟病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來恢復腎臟功能;慢性腎臟病則不可逆,不過積極治療還是能延緩腎臟的衰退。得到腎臟病後的飲食也要多多注意,不同時期也有不一樣的飲食注意事項,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完整的腎臟病介紹吧!
-
糖尿病飲食怎麼吃?又有哪些飲食原則要掌握?其實糖尿病患只要注意食物均衡的攝取、份量的控制,也能夠安心品嚐美食。糖尿病友可以根據國民每日飲食指南的圖表判斷自己每餐食物的攝取種類,並諮詢營養師適合的食物份量,了解飲食原則後再藉由簡單的份數計算,就可以幫助自己在糖尿病飲食的課題中找到方法。擁有正確的吃飯順序跟觀念,才能吃得開心又健康喔!
-
如果有慢性腎臟病還可以喝酒嗎?除了肝臟外,腎臟也存有幫助酒精代謝的酵素,若飲酒過量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同時還會使血壓上升、造成高血壓,間接引發腎臟病相關的疾病。今天就一起來看看腎友飲酒的注意事項與建議攝取量吧!
-
低血糖也會發生在餐後嗎?餐後低血糖要怎麼預防?發生餐後低血糖時該吃什麼舒緩呢?餐後低血糖的發生原因包含進食後 2-5 小時出現的「反應性低血糖」、用餐前後長時間運動引起的低血糖、空腹飲酒引起的低血糖等,不同原因有不一樣的預防狀況,為了避免低血糖對身體造成傷害,平時就需要多加留意。現在就來看文中的五大預防方法吧!
-
女性糖尿病患常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常常在經期前後,血糖變化特別大呢?」其實是因為卵巢會分泌雌激素及黃體素兩種荷爾蒙, 用以調節生殖的循環。當兩種荷爾蒙的濃度在一個月的過程中起伏上下時, 血糖的濃度也隨之改變喔!
-
為什麼壓力大就想吃糖?糖能快速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我們產生愉悅感,因此我們容易想藉由吃糖舒緩心情。不過吃太多糖可能會引起全身多處器官的傷害、提高慢性病風險,建議一天添加糖的攝取量不超過總熱量的 5%,並且尋找其他能替代糖份的舒壓方法喔!
-
周邊血管疾病屬於大血管併發症之一,嚴重的周邊血管疾病,會造成糖尿病足的發生,是不容忽視的大血管併發症。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周邊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呢?我們可以透過 ABI 檢查來判斷,ABI 的全名是「足踝與上臂動脈收縮壓比值 (Abkle-Brrachial Index)」,當數值越小、越需要注意。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如何預防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