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健康從穩定血糖開始!掌握 4 步驟預防慢性病

by Anne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我們願意花更多時間關注身體狀況,但是你知道嗎?除了體態鍛鍊以外,如果沒有搭配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長期讓身體處於血糖偏高的狀態,還是有可能讓慢性病找上門。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為什麼要及早開始關注血糖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吃下太多醣類,或飲食過於精緻等原因使血糖升高太多、造成血糖劇烈波動。當血糖波動太劇烈,會傷害血管內壁、影響功能,增加大小血管病變的風險;而當血糖快速上升時,也會造成胰島素過度分泌,使得餐後血糖在短時間內下降太多,進而使飢餓感提早產生,加上胰島素會增加脂肪的合成,所以血糖不穩定更容易導致體脂肪增加、形成肥胖問題

此外,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會增加皮膚過敏、皮膚癢、泌尿道感染和傷口不容易癒合的風險。所以即便還不是糖友,如果能及早開始學習穩定血糖的方法,也能幫助減少身體負擔、預防慢性病發生。

年輕人為什麼會有血糖問題?

胰臟是分泌胰島素、幫助血糖穩定的主要器官,但就像大多數的儀器用久了會自然衰退,胰臟也會因為使用過度、逐漸難以運作,最終導致糖尿病發生。

目前台灣成年人口中每 3 個人就有一位血糖異常,而以往較常發生在年長者身上的糖尿病,近幾年也出現罹患年齡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體重過重

根據 2017-2020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台灣 19 歲以上的成年人,每 2 人就有一位體重過重或是肥胖。體重過重或是體脂過高都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導致胰臟需要做更多的工、製造更多胰島素來穩定血糖,長期下來就會使胰臟提早衰退。

(二) 生活壓力大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像是工作、感情、金錢、人際關係等都可能會造成壓力,而使身體分泌壓力性荷爾蒙,造成血糖的上升,如果壓力長期無法排除的話,也會提高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三) 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

睡眠時間少於 6 小時,或是睡眠品質不佳、經常被中斷等原因,也會增加體內腎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上升。此外,睡眠不足會使類生長激素上升、瘦體素的濃度下降,讓人食慾增加、更容易想吃東西,也間接增加體重過重的風險。

 

管理血糖怎麼開始?四步驟檢視生活習慣

第一步 拍照紀錄日常飲食

點餐或做菜時,我們常不經意地挑選類似的品項、偏好的食材,可以嘗試拍照記錄自己一整天的飲食內容,觀察是否容易選擇高糖、高油、含有較多精緻澱粉的食物,檢視青菜與蛋白質份量、是否有飲食不均衡的狀況。尤其假日跟平日的飲食內容可能會比較不同,建議可以分兩天各別觀察!

第二步 檢視每日運動的步數

根據研究顯示,久坐容易增加慢性疾病的發生,但只要每天開始增加 2000 步,心血管發生率每年就會降低 8%,且未來 5 年發生血糖異常的機率也會降低 25%。如果發現自己一天步數 <5000 步,就是屬於久坐的生活型態,需要開始增加自己運動的步數

第三步 留意睡眠時間是否充足

你是否經常忙到半夜才睡覺,隔天一早又要早起上班呢?如果睡眠時間不足、每天又都在緊湊高壓的環境下,很容易造成身體代謝的異常,建議維持每天至少六小時的睡眠時間,讓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

第四步 想想自己的休閒娛樂是什麼

如果休閒娛樂以看書、看電影、玩手遊等靜態活動為主,可能會因為活動量不足,無形中增加體重過重的風險,偶爾可以嘗試像爬山、健行等活動,放鬆身心之餘也能提高運動量。

6個日常就能做的血糖管理方法

及早開始養成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能幫助維持健康的身體、遠離慢性疾病發生,以下提供 6 個簡易管理血糖的方法,讓好習慣從現在就開始培養:

  • 調整進食的順序
    先吃蔬菜和蛋白質、澱粉放到最後吃的順序,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上升的幅度。
     
  • 全穀代替精緻澱粉
    選擇藜麥、黑米、糙米飯等取代白米飯,含有較多膳食纖維,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 飯後散步
    飯後散步 10-15 分鐘,會促進肌肉利用葡萄糖,能更穩定餐後血糖的波動,也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量。
  • 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
    以開水或是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漸漸擺脫糖上癮。
  • 培養運動的習慣
    運動除了有助於增加基礎代謝率,也可以減少胰島素抗性,提升血糖利用率
  • 規律的生活作息
    良好的作息,可以避免內分泌失調,而影響血糖的波動。

健康就像定期存款一樣,是需要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的,提早關注自己的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替自己的健康存摺多累積一些健康財富喔!

參考資料
1.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 2017-2020 年

文章來源:陳宜萍 營養師 編修審稿:智抗糖編輯團隊
立刻下載智抗糖App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