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標因人而異,除了飯前血糖、飯後血糖及睡前血糖的不同外,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有無併發症等來做多方面的評估,高血糖可能造成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血糖太低卻也可能對身體產生危害,因此血糖正常值需針對不同人的身體狀況來訂定理想範圍,才能最穩定的控制糖尿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認識不同階段的血糖目標吧!
All About Diabetes
-
-
糖尿病的定義是什麼?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又有哪些?糖尿病是一種身體代謝異常的疾病,而得到糖尿病的原因不盡相同,但都與胰島素的作用息息相關。因為糖尿病的前期症狀較難察覺,所以又有「健康的隱形殺手」之稱。不過只要從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原則,也是能有效預防糖尿病。
-
糖尿病飲食怎麼吃?又有哪些飲食原則要掌握?其實糖尿病患只要注意食物均衡的攝取、份量的控制,也能夠安心品嚐美食。糖尿病友可以根據國民每日飲食指南的圖表判斷自己每餐食物的攝取種類,並諮詢營養師適合的食物份量,了解飲食原則後再藉由簡單的份數計算,就可以幫助自己在糖尿病飲食的課題中找到方法。擁有正確的吃飯順序跟觀念,才能吃得開心又健康喔!
-
周邊血管疾病屬於大血管併發症之一,嚴重的周邊血管疾病,會造成糖尿病足的發生,是不容忽視的大血管併發症。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周邊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呢?我們可以透過 ABI 檢查來判斷,ABI 的全名是「足踝與上臂動脈收縮壓比值 (Abkle-Brrachial Index)」,當數值越小、越需要注意。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如何預防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吧!
-
低蛋白質的餐點該怎麼準備?慢性腎臟病該怎麼吃?適合慢性腎臟病患的低蛋白質餐點食譜來囉!今天就讓營養師和你分享這道「鮮果地瓜餅」,不只製作起來簡單快速,還能掌握低蛋白質飲食原則,是一道適合腎友嘗試的早餐新選擇,現在就一起來看看。
-
CGM什麼?TIR怎麼看?AGP圖表呈現的意義又是什麼?在進行連續血糖監測前,先了解判讀CGM表現的基本指標,例如:TIR、AGP、CV,才能幫助自己有效利用連續監測所呈現出的圓滑曲線,和一整天累計下來的多筆血糖數值,找出自己目前管理血糖的盲點。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
在確診為糖尿病之前,大部份的人都經歷過「糖尿病前期」,血糖高於正常值,但還沒達到糖尿病標準,這時身體亮起代謝異常的警示燈,只要把握時機,積極接受治療與日常的血糖監測,搭配健康生活習慣,便可以避免走向糖尿病!
-
血糖機常常有不準或有誤差的狀況嗎?在家量的血糖老是和醫院抽血的數值不一樣?其實造成血糖數值有誤差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血糖機已經使用超過一年,那你可以試著了解文中的三個狀況,並參考對應的解決方法,來避免血糖機發生誤差。現在就一起來看看!
-
隨著科技進步,連續血糖監測CGM也陸續在台灣上市。只要戴著瓶蓋大小的連續血糖監測傳感器,就能持續監測組織液的葡萄糖,把一整天的葡萄糖數值串接起來,形成圓滑的曲線。幫助你找出血糖的問題點、看到血糖的波動、量測平時無法量的時間點,並且透過警報功能,來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現在就一起來看看適合CGM的對象有哪些?以及配戴前會有的常見問題。
-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必要化合物,能維持免疫反應及供給熱量。其中「植物性大豆蛋白」是相對優質的選擇,例如毛豆、黃豆和黑豆,或者大豆類製品。今天要介紹的菜單,只要簡單幾個步驟就能完成,連煮菜新手都能製作。「薑黃」加上「無糖優格」製作抹醬,搭配「無糖豆漿」補足蛋白質,是簡單又美味的高蛋白早餐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