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控糖故事 – 照顧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週五 5 分鐘 ft.高雄楊小姐】

by Zoey

今年是楊小姐與第 1 型糖尿病相處的第 11 年,開始訪談前,她也熱情的向我們介紹自己的綽號「豬豬寶」,她說這是一個非常符合自己天然呆與樂觀性格的名字;而楊小姐確實也在訪談中表現得十分熱情、開朗,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就透過《週五 5 分鐘》的單元,來了解她的抗病故事吧!

 

第 1 型糖尿病和第 2 型糖尿病的不同

 

在了解她的經歷前,先一起來複習不同糖尿病類型的成因:第 1 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因為胰臟 β 細胞受損,所以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需要終身施打胰島素,發病時間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而第 2 型糖尿病,除了遺傳外,和後天習慣也有關係,不一定會接受胰島素治療,發病時間往往也較晚。

 

如何發現自己得到糖尿病

 

「我發病那年自己才 15 歲,真的快嚇壞了!」楊小姐笑笑的說。

回想當時,楊小姐說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沒有食慾、手抖;沒幾天的時間,體重就減少了快 20 公斤左右,同時也有多喝水的狀況。直到楊媽媽緊急將她送醫,才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經高得嚇人、接近昏迷狀態;也因為症狀太過嚴重,所以年紀還小的她便在醫院待了整整一個月。

 

面對糖尿病的心境轉折

 

她感慨地說道,爸爸媽媽就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為了照顧自己,特別寫了一本日記,裡面記載著所有陪伴楊小姐抗病的歷程和心情,不論好的壞的,都是媽媽最難忘的時光;而一向沈默寡言的爸爸,更親自為楊小姐施打胰島素、陪她面對一開始的恐懼,慢慢鼓勵她堅強獨立。

而提到先生,楊小姐便露出甜甜的笑容。因為她的先生不只會主動了解她在控糖時的需求,也很努力地學習衛教知識,陪伴楊小姐安心走在控糖路上。她真的很謝謝家人們的支持與陪伴,讓她有更多勇氣去積極面對糖尿病;也因為這樣愛,讓她明白只有好好控制血糖、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才能避免併發症的發生、不拖累這些愛著自己的人

 

我的控糖秘訣:聽從醫護團隊指示、尋找適合的照護工具

 

在高雄醫院看診的她,也想特別謝謝醫護團隊。因為發病的時間很早,所以楊小姐也曾有過一段叛逆的時光。當時總想著自己還年輕,沒什麼大不了,因此飲食毫無控制、不運動,胰島素也愛打不打,更不會按時回診。如今的她已經養成三餐量測血糖、定期施打胰島素和回診抽血的好習慣,飯後更會拉上老公一起到戶外走走、運動,幫助血糖更加平穩。

楊小姐也說學習正確的衛教知識,也是控糖不可缺少的一環。智抗糖 App 不定期分享的衛教內容,也是楊小姐學習正確觀念的好地方;另外「小學糖」的功能,也能看到其他糖友的經驗、激勵自己。整體來說,智抗糖對還在學習糖尿病管理的朋友非常友善

除此之外,她也向我們介紹了定時量測的重要性。搭配 App 簡單好記錄的功能,可以輕鬆記下血糖並清楚回顧;維持定期量測的習慣,才能知道自己現在的血糖是多少,幫助自己及時調整飲食和藥物,避免血糖像雲霄飛車般起起伏伏。

 

想對其他糖友說的話

「我現在健健康康的,你也可以!」楊小姐面帶笑容地說著。

現在的楊小姐也常常回到高雄醫院分享自己的故事,甚至在學校辦過不少的演講。聽到如此豐富的經驗,我們也請她分享在不同情況下她會如何解決:

  • 面對害怕施打胰島素的第 1 型小糖友

她會建議家長先詢問衛教師,並了解施打的方式,手把手帶著小朋友和胰島素相處、克服恐懼,再循序漸進地放手讓小朋友嘗試。

  • 面對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照護小糖友的家長

她則建議爸媽要適當關心小朋友的情緒,而家長自己也要好好調適、不要太憂鬱。

  • 面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糖友

她會盡可能的用自己的經驗來舉例、鼓勵對方。

訪談接近尾聲,楊小姐說「照顧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抗病路上真的很需要親朋好友、另一半以及醫護人員的支持,找到努力的目標後,就會了解該怎麼做,更不容易感到迷茫或是沒有方向。

智抗糖在今年 (2022 年) 5 月舉辦「大使養成計劃」,收到超過 40 位的病友分享自己的抗病經驗,而楊小姐正是我們的面談候選人之一。雖然這次沒有機會加入計畫,但她仍秉持著熱愛分享的精神,透過今天的單元來談談自己的故事。

希望她的經歷能鼓勵到更多第 1 型糖尿病小朋友及家長,順利將糖尿病從敵人變成能和平共處的好友!

文章來源:楊小姐熱情投稿 編修審稿:智抗糖編輯團隊

立刻下載智抗糖App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