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歲的莊爺爺是病齡超過 10 年的 2 型糖友,最近他發現沒走幾步路,腳就痠到必須坐下來休息。回診時,衛教師替他做了 ABI 檢查,並建議他到心臟內科看診。看到這你也好奇:為什麼腳麻要到心臟科看診嗎?今天就來介紹糖友不可不知的周邊血管疾病,以及常見的檢查項目與預防方法。
周邊血管疾病屬於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之一,常見症狀為小腿肚出現痠痛感。因為肌肉組織缺血,會造成小腿出現疼痛、無法持續行走,所以常會走走停停,但休息一陣子就能緩解,因此這個情況又稱為「間歇性跛行」。
症狀輕的人,走路時腳會痛;嚴重的人,則可能會出現「糖尿病足病變」的症狀。由於血液循環不佳、周邊神經不敏感,因此一開始並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等到發現時,腳部往往已經有明顯的症狀,嚴重的可能還需要截肢。
嚴重的周邊血管疾病,會造成糖尿病足的發生,是不容忽視的大血管併發症。以下是造成周邊動脈疾病的常見因子,糖友們可以提前留意:
ABI 檢查的全名是「足踝與上臂動脈收縮壓比值 (Abkle-Brrachial Index)」,衛教師在診間最常對糖友形容這項檢查是「為糖友的腳量血壓」,因為檢查前,會先量測腳踝的血壓與上臂的血壓,接著計算兩邊血壓的比值,來了解血管的阻塞程度。
通常腳踝血壓會比上臂血壓高一些,會建議 ABI 的檢查結果範圍落在 0.9-1.3。當 ABI > 1.3 表示血管可能出現鈣化、硬化;ABI < 0.9 則可能是血管有狹窄、阻塞的情況,當數值越小、越需要注意。除此之外,醫師還可能會做運動測試、超音波、電腦斷層,甚至核磁共振,來判斷病患的狀況。
因為血管貫通全身,所以當下肢出現周邊血管疾病時,也要注意上半身的頸動脈或冠狀動脈,並且做更全面的治療,像是:藥物治療、置放支架或進行繞道手術;甚至跨科看診,例如:外科 (整形外科、心臟外科)、內科 (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最重要的是,糖友也必須主動且積極地控制各項風險因子,像是降低糖化血色素、維持低密度膽固醇 < 100mg/dL、血壓 < 130/80mmHg,或是戒菸等等。
當下肢的周邊血管出現問題時,病患常會誤認自己只是年紀大、體力退化、膝蓋不好而已,因此耽誤最佳黃金治療時機。所以說,定期檢查十分重要,幫助自己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健康危害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