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糖友們都知道,糖尿病控制不好會有併發症的產生,更有許多糖友會擔心可能要面對洗腎的危機。不過糖尿病一定會造成腎臟病變嗎?如果得到了,最後就一定會洗腎嗎?其實很多人對於腎臟在身體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接下來就一起來認識我們的腎臟,並且了解它有什麼重要的功能吧!
腎臟為什麼重要?認識腎六大功能
1. 調節身體水份
2. 調節電解質平衡
3. 調節體內酸鹼平衡
4. 調節血壓
5. 排除蛋白質代謝廢物、藥物代謝物及外來毒素
6. 製造與分泌荷爾蒙,包括:
* 腎素:調控血壓
* 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
* 活性維生素 D:維持骨質的密度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體液的平衡,我們每天所喝的水份及從食物中吃進身體的鹽份,都是透過腎臟過濾成尿液來排出體外,以維持身體水份的平衡。而腎臟所產生的尿量及排鹽量也會隨著人體喝水量及吃鹽量的多寡有所改變,例如喝很多水的時候,尿液就會變得稀釋(顏色較淡)。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腎功能受損的三種狀況
腎臟可能因為糖尿病、高血壓或長期不當使用藥物而造成損傷,因此造成功能逐漸退化、無法正常運作,就稱為慢性腎臟病。而腎臟功能的受損,可能有以下三種狀況:
水份及鹽份的調節異常
腎臟病患者的腎臟失去正常水份及鹽份的調節機制,不管喝多少水及吃進多少鹽份,尿液的濃度不會改變,因此如果喝太多水可能會發生水中毒,而吃太鹹也可能會有高血壓或水腫的現象。
無法排除代謝廢物
除了水份及鹽份的調節受到影響之外,腎臟功能不好,也會影響身體排出代謝性酸的能力,造成身體無法維持正常的酸鹼平衡;另一方面,蛋白質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也無法隨尿液排出體外,造成體內毒素累積。
貧血、骨質疏鬆
常見腎臟病患者也容易有貧血及骨質疏鬆的現象,這也是因為腎臟機能失調而影響到體內荷爾蒙的製造與分泌。

糖尿病會影響腎臟功能嗎?糖尿病與腎臟病變的關係
腎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但這並不一定會發生在所有糖友身上,而怎麼樣的人容易發生腎臟病變呢?一起來看看危險因子有哪些吧!
糖尿病引起腎臟病變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控制不良」,高血糖容易造成腎絲球過濾率增加,造成腎臟細胞產生結構性的變化(腎絲球增大、纖維化、基底膜增厚等),使血液中有用的蛋白質從尿液排出。除此之外,胰島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會使體內賀爾蒙不平衡,讓腎臟功能受損。
不過有研究顯示:只要能做好血糖、血壓、血脂肪的控制,改變生活與飲食的不良習慣,並遵從醫師指示用藥,就能大幅減少腎臟病變的發生。
延伸閱讀:不可輕忽的糖尿病腎臟病變
慢性腎臟病有什麼症狀?慢性腎病的五大分期
慢性腎臟病指的是,腎臟受損超過三個月,使其功能無法正常運作。一般來說,慢性腎病被分為五個階段,是依據腎絲球過濾率 ( eGFR ) 來分期,以判斷腎臟功能的好壞:


延伸閱讀:抽血報告常見的檢驗數值
養成良好日常保健,預防糖尿病腎臟病變
1. 定期做健康檢查,維持正常生理數值(血糖、血壓、血脂、肌酸酐及尿蛋白),如果糖友發現數值過高,則需要儘早尋求醫師治療,提早治療,就能提早控制病情。
2. 健康飲食原則,保持高纖低脂、少鹽少糖的飲食模式。並搭配適量澱粉及蛋白質,維持腎臟正常機能運作。
2. 正常的生活作息,並且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
3. 拒絕來路不明藥物或中藥。
4. 適量飲酒、不抽菸、不憋尿,減少腎臟的負擔。
延伸閱讀:糖尿病飲食原則
參考來源: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站
2. 腎利人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