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診糖尿病的第十年,黃先生被診斷出黃斑部水腫。醫師建議他開始接受「抗血管新生藥物」的注射治療,不過長時間的頻繁回診和注射恐懼感讓黃先生逐漸疲於治療,甚至多次取消門診,讓家人十分擔憂。為什麼會發生黃斑部水腫?最好的治療方式又是什麼?現在就一起來看看!
「黃斑部」是眼睛內感光細胞最密集的區域,負責辨識影像、將看到的東西傳達給腦部,幫助我們判別所見之物,是視網膜中最重要的部位。
當控糖效果不佳、血液內的血糖濃度過高時,眼睛內部便容易出現兩種情況:
在所有糖尿病眼病變中,「黃斑部水腫」最容易直接影響視力,若置之不理或延遲治療都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黃斑部出現異常時會傳遞錯誤的訊息給大腦,讓我們看到不正常的影像,例如視野中心會模糊、扭曲、出現黑點或黑影。如果只是覺得「眼睛糊糊的」但不確定是什麼問題,也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檢查評估:
是最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可以上網搜尋「阿姆斯勒方格表」或使用診間提供的檢測海報、單張。檢測前,需要先將表格放在眼前30公分處,如有老花或近視則需要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檢測時,需要先用手蓋住一隻眼睛,以單眼凝視表格中心黑點,完成後則換另外一隻眼睛。若周遭方格處出現扭曲或黑影,便有可能是黃斑部病變,需立即到眼科檢查。
屬於侵入性的臨床檢測,檢測方式是把螢光染劑注入血管,並用特殊的照相機拍攝視網膜的血管。因為黃斑部水腫大多是眼底血管新生、滲漏所造成,所以眼科醫師會透過這個方式來觀察黃斑部內的病況。
糖友發生眼睛病變的機率是非糖友的 25 倍¹,因此建議糖友要按時配合眼底治療,當檢查結果出現異常時也要到眼科進行治療。及早治療並配合規律回診,還是有機會穩定黃斑部病變的病情唷!
「黃斑部水腫」的治療方式包含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或類固醇至眼球內與雷射等,而「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實際操作約 5 分鐘:
這類型藥物的分子小,能穿透視網膜組織,並抑制內皮細胞增生因子、減少血管的增生。療效相對好、副作用也較少,但因為初期需要每個月回診注射,加上注射部位為眼球,容易讓人產生心理壓力,因此有些人仍會選擇用「雷射」來治療。
由於抗血管新生藥物的健保給付有上限,血糖控制不佳且有眼睛病變的糖友可能會面臨自費壓力及無止盡的頻繁注射,也容易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不願意繼續治療,最終影響到視力及生活品質。
近年來,新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可雙管齊下控制黃斑部病變,使注射週期間隔拉長,若前期治療順利,後期有機會從 1-3 個月注射一次藥物延長為 4 個月一次,能減輕治療時的心理壓力及經濟負擔,增加回診意願,使治療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在健保給付的眼內注射針數固定的情況下,延長施打針數意味著有機會延長健保療程的總時長,也能減少經濟負擔。
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雖然能大幅改善視力,但並非一勞永逸,如果沒有好好控制血糖,眼球內的血管還是會持續增生、破裂、滲液,黃斑部也可能會再次水腫。因此在進行眼科治療時積極控制血糖仍是不容忽視的³,幫助糖友確實降低黃斑部反覆惡化的機率、維持良好視力,盡情享受明亮人生!
本篇文章與 #羅氏公益夥伴 共同合作採訪嘉義基督教醫院傅柏元醫師,介紹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成因與治療方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