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升上小學六年級的小美,突然有嘔吐和呼吸喘的狀況,驚覺事態不對的爸爸急忙將她帶到醫院,這才發現小美發生酮酸中毒、是第 1 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 1 型糖友的發病過程,可能都和小美一樣。到底什麼是第 1 型糖尿病呢?為什麼會發生酮酸中毒?現在就一起來了解吧!
當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葡萄糖就沒辦法有效地進入細胞,造成大量的葡萄糖留在血液,形成「糖尿病」。而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第 1 型糖尿病的成因與第 2 型糖尿病不太相同:
第 1 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因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 β 細胞功能受損,使得身體無法自行合成足夠的胰島素。第 1 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多出現在幼童或青少年時期,其中以 10 -14 歲最常見,但並非只有孩童,少數人也可能是成年後才發病。
當胰臟 β 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葡萄糖便無法進入細胞中提供養分,身體只好分解脂肪來產生能量。然而分解脂肪時會產生「酮體」,若累積至一定的程度,便會造成「酮酸中毒」。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初發病的第 1 型糖尿病患者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酮酸中毒症狀,就醫後才發現得病。
相較第 1 型,只有少數的第 2 型糖友會引發糖尿病酮酸中毒,主要原因是第 1 型患者身體無法分泌胰島素,但第 2 型糖友的胰臟仍有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因此身體也較不至於分解到脂肪來產生能量。
第 1 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還無法確定,目前學界普遍認為是遺傳基因的易致病性、環境、自體免疫系統三種因素的相互作用: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自體抗體攻擊 β 細胞,β 細胞功能受損而導致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免疫系統異常可能是基因與環境兩大危險因子所誘發,環境因素包括病毒傳染、先天性風疹症候群、克沙奇 (Coxackie) B4 感染、周產期因素 (媽媽懷孕時是子癎前症)、過早接觸牛奶等。
第 1 型糖尿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需要小心的是,多數糖尿病患在罹病初期無明顯症狀,因此常常延誤就醫。若不明原因而出現上述症狀一段時間,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
糖尿病的基本診斷與標準如下:
前三項需要符合條件達 2 次以上 (含) 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 第四項只要符合 1次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如果想要確認自己是否得到第 1 型糖尿病,還需額外透過升糖素刺激試驗,檢測胰島素分泌過程中的副產物「C-Peptide」的濃度,評估身體是否可分泌足量的胰島素:
血糖穩定對糖尿病患來說極為重要。失控的糖尿病會對全身各種器官造成不良影響。血液在我們體內不停循環,它流經全身大小器官,因此血糖濃度當然也會對身體直接造成影響。血糖巨幅波動,或是長期處在高血糖、低血糖的狀態,都可能引發糖尿病併發症。而糖尿病的併發症可大致可分為急性、慢性併發症兩大類:
急性併發症
慢性併發症
美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建議,將血糖控制在穩定且合理的範圍能延緩併發症的產生。若確認屬於第 1 型糖尿病患者,建議定期回診評估,並遵從醫師指示進行胰島素藥物治療,同時配合營養師諮詢。
第 1 型糖尿病無法完全治癒,因為身體無法分泌出胰島素,就必須靠長期施打胰島素,來確保體內胰島素濃度維持正常標準。雖然胰臟功能受損是不可逆的,但只要使用正確的治療,並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是能穩定血糖,擁有好的生活品質。
由於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第 1 型糖友必須依賴胰島素注射,才能維持血糖的平衡。而胰島素又分為許多種類,作用時間與注射方式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三種常見的治療方式:
最重要的還是向醫護團隊諮詢,並聽從醫師指示用藥,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此外,使用胰島素前後,都要記得搭配血糖的量測,才能了解胰島素的效果及適合的劑量,調整前也要記得先向自己的醫護團隊討論。
確診糖尿病後,除了配合醫療團隊的協助外,自己也必須付出努力,重視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且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在面對糖尿病時,除了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聽從醫生囑咐外,也可以適時地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忙,一起勇敢面對遇到的困難。控糖不再是孤軍奮戰,讓智抗糖也陪你一起安心控糖!
閱讀此文章的人也對這些內容有興趣…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