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與骨質疏鬆的關係-認識腎性骨病變 (CKD-MBD)

by Zoey

骨質疏鬆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 (WHO) 認定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不只會增加骨折的風險,通常也伴隨著疼痛、水腫等症狀,其中以髖關節的骨折最為常見;更有研究指出,台灣的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第一名。那你知道慢性腎臟病也可能是引發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兩者的關係吧!

「骨質疏鬆症」會使生活品質及活動力下降,影響其他器官的運作,甚至對生命造成危害,是不容小覷的疾病。而當腎功能降低時,體內的礦物質也會出現失衡,這樣的症狀也稱為「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及骨病變 (CKD-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s,CKD-MBD)」。

腎臟功能如何維持骨骼的健康?

腎功能在正常情況下,會幫助代謝維生素 D、鈣、磷及副甲狀腺,來提供身體骨骼的營養與平衡:

  • 維生素 D:腎臟可以把透過日曬或食物所進入體內的非活性維生素 D,轉化成活性維生素 D3,以維持血中鈣、磷的平衡,以及骨骼的健康。
  • 透過活性維生素 D3 幫忙,讓身體在小腸吸收
  • :磷會透過腎臟代謝,隨尿液排出體外。
  • 副甲狀腺:當鈣離子濃度下降,副甲狀腺會促使副甲狀腺素 (PTH) 分泌幫助腎臟增加鈣的再吸收,以及合成活性維生素 D3,間接提升小腸對鈣的吸收,讓鈣濃度恢復平衡。

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及骨病變 (CKD-MBD) 的原因

從上一段的說明可以知道,腎臟功能和這些礦物質的代謝是息息相關的。

腎功能的退化,會讓飲食中的磷無法順利從尿液排出、使血磷上升;體內活化維生素 D3 的能力也會降低,影響小腸吸收鈣離子,加重低血鈣的狀況。漸漸地,身體為了提升血中鈣濃度,副甲狀腺會分泌副甲狀腺素 (PTH),促進維生素 D3 的活化、幫助鈣質再吸收,若鈣磷長期不平衡,則會誘發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進而發生嚴重的骨骼病變

總結來說,會出現以下狀況:

  1. 缺乏維生素 D3
  2. 副甲狀腺功能亢進
  3. 鈣和磷的代謝異常 (高血磷、低血鈣)

如何預防與保養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及骨病變 (CKD-MBD)

想預防腎性骨病變的發生,可以從延緩腎臟功能衰退開始;定期追蹤與檢查也能幫助自己更掌握狀況:

  • 適當限制磷的攝取量

能降低高血磷發生的機會,並延緩腎功能的衰退

  • 定期回診追蹤相關數值

慢性腎臟病患從第 3a 期 (eGFR < 60) 就能開始監測鈣 (Ca)、磷 (P)、副甲狀腺 (PTH)、鹼性磷酸酶 (Alk-p);另外也能測量 25(oh)d 的體內含量,再依照身體所需來補充鈣質或維生素 D。

補充前可以先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以免有補錯的狀況。

  • 依狀況進行骨質密度檢查

處於第 3a – 5D 期 (eGFR<60 – 已洗腎) 慢性腎臟病,且合併有腎骨病變或骨質疏鬆高風險者,可以依照治療所需進行

  • 維持適當且規律的運動

對增加骨密度、肌耐力,以及改善日常活動力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資料:中重度慢性腎臟病者的髖骨骨折風險,比腎功能正常者多出 2 倍;洗腎病人的骨折風險約為正常人的 4 倍,因此慢性腎臟病患比一般骨質疏鬆症的病患有更高的骨折風險。不過儘早檢視並調整生活習慣、積極進行檢查與追蹤,還是有機會預防及延緩病情的惡化唷!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 2020 年增修版)
  2. Key statistic for Asia |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3. Chie, W.C., et al., High incidence rate of hip fracture in Taiwan: estimated from a nationwide health insurance database. Osteoporos Int, 2004. 15(12): p. 998-1002.
  4. 慢性腎臟病患的骨質疏鬆症治療
  5. KDIGO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Evalu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
文章來源:魯之媛 營養師 編修審稿:智抗糖編輯團隊
立刻下載智抗糖App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