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強從小就是圓滾滾的「福氣體態」,因為身體沒有太大的異樣,所以也不曾在意。直到某次公司健檢,才發現健康報告上出現許多紅字,像是有輕微的三高症狀,腎功能指數比同齡同事還差等。醫師告訴阿強:肥胖不單單是一種體態,更是引發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甚至與腎臟病的發生息息相關。現在就一起了解兩者的關係吧!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改變,「肥胖」儼然成為一種健康問題,除了會產生更多疾病外,還需要積極進行治療才能改善。那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肥胖的問題呢?我們可以從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和腰圍來定義:
「肥胖」是代謝症侯群的常見特徵,如果身體的代謝異常,便容易造成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疾病;更會改變腎臟的血流量,影響腎臟動脈的血壓及腎臟的功能。就和糖尿病一樣,當腎臟過勞,功能便會慢慢衰退,若無法正常運動,就會增加蛋白尿的排出、造成腎絲球硬化,提高慢性腎臟病與末期腎臟病的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體重過重者或肥胖者,發生慢性腎臟病 (CKD) 的風險,是健康人的 2.6 倍;BMI、腰圍 (waist circumference,WC) 及體重增加,也會增加腎結石的產生,特別是尿酸結石,而且女性的危險性會比男性更明顯;另外,肥胖或過重更會增加腎臟癌症發生的危險性喔!不難發現「肥胖」是造成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對想要預防腎臟病、三高疾病的朋友來說,都要特別注意。
根據研究:身體質量指數 (BMI) > 30 的糖尿病腎病變病人,若減輕 12% 的體重,就能有效改善腎絲球過濾率 (eGFR)、降低腎臟病持續惡化的風險。現在就一起來看看體重管理的四個建議步驟:
(一) 了解身體狀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開始減重前,我們要先了解目前的身體狀況,幫助自己規劃有效的減重計畫。例如:進行抽血檢驗、分析身體組成。
(二) 記錄生活狀況
肥胖的發生,通常是因為身體代謝混亂所造成;而身體代謝的混亂,又可能來自於不正常的生活作息。只要詳細記錄每天的體重、血壓、飲食、作息時間、運動等,並檢視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搭配定期與醫療團隊進行討論,就能一步步地從失衡的生活習慣中找回平衡,讓「減重」自然而然成為生活習慣之一,漸漸地也不會感到難以執行,便能順利持續下去囉!
(三) 進行飲食調整
正在執行體重管理的朋友,可能有聽過生酮飲食、168 飲食、水果減重法、吃肉減重法等五花八門的減重方式。不過這些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尤其是腎友在執行前,務必要先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且循序漸進的執行,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危害喔!
那腎友在執行飲食調整前,需要注意什麼呢?最重要的是:避免攝取過量的蛋白質 (建議腎友每日攝取不超過 1.0gm/kg)。另外,坊間常見的減重餐點,往往會使用糙米、五穀米、雜糧饅頭、全麥土司、毛豆、紫菜、堅果等,這些其實都屬於高鉀、高磷的食物,因此在食材挑選上要特別注意。
想要安心自由的挑選食材,腎友也可以選擇到麵攤,點盤燙青菜、不加醬汁,再搭配米粉、冬粉,及黃豆類製品 (豆干等)、雞、豬、魚等優質蛋白質,也是低卡、營養均衡的好選擇。
(四) 執行規律運動
運動是為了提升身體的代謝率,若本身沒有運動習慣,可以先從增加每日身體活動度開始。「能站就不坐、能走就不站」是督促自己增加活動的口訣,像是坐公車選擇用站的、搭車時提早一站下車走路回家、低樓層選擇走電梯等等。
若想直接培養運動習慣,可以定期量測身體組成分析,調整不同類型的運動模式 (如:肌力運動、重量訓練、有氧運動) 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
而腎友在執行運動前,記得先請醫師進行運動前的評估、逐步進行運動的強度、時間等,降低因為不適合的運動強度,而造成身體危害的風險。
不論是否為腎友或其他慢性病患者,都可以掌握以上四點,來進行正確且安心的減重。因為體重管理是為了減去對身體的負擔、提升健康,並非求快求新,所以漸進式地減輕體重才是最重要的喔!
讀完這篇的人也看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