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讓患者痛苦不堪,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而得其名。到底痛風是怎麼形成的呢?痛風和糖尿病又有什麼關係?如何預防和保養?今天帶大家一一來了解。
什麼是痛風?
痛風其實是一種代謝性的關節炎,體內的尿酸過高且排泄不良,尿酸結石沈積在關節造成局部的發炎、腫脹、疼痛的一種疾病,一般常出現在手指、手腕、手肘、腳大姆指、腳踝、膝蓋等處的關節,男性由於尿酸比女性產出的更高,因此發病的風險也大大高於女性,不過女性在停經後尿酸產出就與男性差不多,因此女性痛風多半發生在停經後。
痛風與糖尿病的關係
當血液中的尿酸過高時 (男性每 100 毫升血液中尿酸值超過 7 毫克/女性超過 6 毫克以上),就已經達到了高尿酸血症的標準。除了容易導致痛風外,高尿酸也會提高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有研究指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的糖尿病盛行率分別為 19.10% 和 16.70%。因為高尿酸會增加胰島素阻抗並且破壞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讓血糖管控更不容易。
而高血糖也會影響尿酸的排泄,不只容易使尿酸濃度升高外,常見的控糖藥物「利尿劑」也會增加尿酸的濃度,進一步提高痛風的風險。
導致痛風的危險因子
痛風主要還是因為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只要會引起尿酸增加,或影響到尿酸的排謝,就屬於痛風的危險因子,常見的有以下:
- 有痛風、高尿酸血症的家族史
- 高血糖: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尿酸濃度
- 長期酗酒:酒精代謝產生的乳酸會與尿酸一樣從腎臟排出體外,飲酒過量會引響尿酸排泄。
- 頻繁飲用含糖飲料:含糖飲料雖是低普林,但富含果糖,會增加尿酸的行成;研究發現每天喝 2 次以上飲料的人,比起幾乎不喝的人,罹患痛風的風險增加 85 %。
- 不正常節食:短時間不正確的節食,會導致身體肌肉快速流失,大量的體內組織的快速,以致尿酸生成過多。
- 慢性腎臟病變:當腎臟代謝開始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尿酸的排出,導致體內累積過多的尿酸,而提高痛風發生的風險。
- 服用利尿劑、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這些藥物容易使血中尿酸上升。
- 高油脂的飲食:高油飲食會影響尿酸的排泄,所以也要減少油炸、油煎食物的攝取。
痛風飲食注意事項
以往大家熟悉的痛風飲食,往往都是強調「少吃高普林」的食物,不過近年來的研究則更注重容易增加尿酸的食物種類,而非普林的含量。像是攝取過多的肉類、海鮮、內臟、肉汁、酒、含糖飲料、精緻糖類、高油飲食等,都會導致體內尿酸濃度升高的食物、提高痛風的風險,而植物性的豆製品、豆腐、豆漿、菇類等,反而不會增加痛風發生的風險。
- 減少攝取容易增加尿酸的食物種類:肉類、海鮮、內臟、肉汁、酒、含糖飲料、精緻糖類、高油脂食品
- 多攝取蔬菜:多攝取高纖蔬菜,但要避開海帶、乾燥香菇
- 適量補充維他命 C:富含維他命 C 的水果有助於降低血中尿酸值 (但糖尿病患需要注意分量)
- 補充充足水分:充足的水分有助於身體的代謝,建議至少攝取每公斤體中 30ml 的水量(60公斤者,則至少要喝 60*30=1800 公升/天)
- 保持運動習慣、維持理想體重
如何舒緩痛風疼痛感
- 冰敷患部至少 20-30 分鐘
- 服用醫師開立藥物
- 補充充足水份
- 用枕頭將腳抬高過於心臟的高度,紓緩腫脹、改善血液循環
- 禁止飲酒
- 充足休息、放鬆
痛風的階段與狀況
痛風第一期: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症狀:身體多半不會感受到不適,常常因此忽略病情。
痛風第二期: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症狀:一開始可能只發在單點關節,尤其最常見的為大拇指第一關節,紅腫熱痛,好發於夜間。隨著次數增加,可能會引起多處關節發炎。
痛風第三期:不發作間歇期
症狀:急性期發作後、至下一次的急性期發生間的時期稱作不發作間歇期,期間有長有短,因人而異,好的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才能降低再次發作的風險。
痛風第四期: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症狀:長期反覆的痛風發作除了疼痛部位增加外,尿酸結晶也容易累積在關節、泌尿道、骨頭、腎臟等處,變成痛風石,造成痛風石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嚴重時還會影響日常的活動能力。
高尿酸是增加痛風和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但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還是能預防痛風的發生。如果已是痛風的患者,除了依照醫生指示按時服藥外,日常的保健也很重要,提早調整仍能夠有效避免進展到慢性痛風石關節炎,遠離不必要的疼痛喔!
參考資料
除了在智抗糖部落格學習正確知識外,記錄血糖更能為控糖效果大大加分!全台最多人使用的智抗糖 App ,擁有方便記錄的功能,是糖友控糖的最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