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照護原則-五大照護目標介紹

by admin

王奶奶今年 65 歲,一直以來身體硬朗的她,卻在某天用完餐後感到頭暈目眩。經過醫師檢查,這才知道自己飯後血糖過高、得到了糖尿病。醫師向王奶奶解釋:這是胰臟功能隨著年紀衰退所造成的,只要適當控制,還是有機會讓血糖穩穩當當。

面對老年糖尿病需要注意什麼?我該如何照護自己或家人?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認識老年糖尿病,及五大不可不知的照護目標!

  • 胰臟 β 細胞數量減少、功能衰退

一般來說,胰臟 β 細胞會分泌胰島素,能夠穩定血糖的表現。但隨著年紀增長,胰臟 β 細胞的數量會逐漸減少,漸漸造成血糖失衡。常見的初期症狀為飯後高血糖為主,而不是空腹血糖異常

飯後高血糖也稱為「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指的是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但兩小時後的血糖為 140-199mg/dL,正常值應該小於 140mg/dL。

  • 胰島素阻抗

因為代謝速度變慢,所以年長者若沒有運動習慣,便容易有腹部脂肪增加、肌肉量減少和體重增加的風險。加上荷爾蒙分泌減少、氧化壓力和慢性發炎等身體老化的影響,就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提高得到糖尿病的風險。

  • 慢性發炎

研究發現,年長者身上有較多的發炎前驅物質,會提高身體發炎的反應,例如:皮膚發炎、關節炎、痠痛,疲勞等,同時也會增加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老人糖尿病的診斷方式

老人糖尿病與一般糖尿病的診斷方式一樣,只要符合以下的其中兩點,或是同項目重複檢測,都符合診斷標準,就會確診為糖尿病:

  1. 糖化血色素 (A1C) ≥ 6.5
  2. 空腹血糖 ≥ 126mg/dL
  3. 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兩小時後血糖 ≥ 200mg/dL
  4. 有三多一少症狀,且隨機血糖 ≥ 200mg/dL

有很多老年糖尿病患,在初期時空腹血糖都正常,但其實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已大於 200mg/dL。因此建議 40–64 歲的民眾,每 3 年檢測一次;而 65 歲以上的民眾,也要每年檢測,並多加留意身體狀況,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喔!

老年糖尿病的 4 大特點

年長糖友的 4 大常見特點

隨著年齡增加,身體的機能也會慢慢衰退,因此年長糖友容易伴隨其他的老年症狀或疾病,讓整體的血糖管控更加困難:

  • 低血糖風險較高

因為自律神經調節的反應功能較退化,所以對低血糖的症狀較不敏感。當發現低血糖時,往往已經有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年紀增長後,也可能因牙口不好造成營養不良、進食不定時;甚至因器官退化,造成肝腎功能下降,影響肝醣的代謝、儲存、使用多重藥物等,這些都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

  • 合併多種慢性疾病

研究顯示:有 6 成的年長糖友會同時患有一種以上的共病症,像是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心衰竭、中風)、癌症、關節炎、肌少症、排尿困難、肥胖等,這些都會讓血糖管控更加困難。

  • 伴隨老年症候群

「老年症候群」指的是身體與認知功能障礙、憂鬱、易跌倒、尿失禁、失眠、衰弱、營養不良等現象。而糖尿病患本身就是憂鬱症、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加上長期發生低血糖,也會提高失智症的發生,因此年長糖友很有可能會同時伴隨老年症候群。

  • 可能會有肌少症

肌肉量隨著年齡的增加,便會慢慢流失,約在 60 歲左右開始,每年的流失率為 3%,因此若沒有運動的習慣,加上飲食中蛋白質、熱量等攝取不足,就容易得到肌少症。一旦身體的肌肉減少,便會影響肌肉儲存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使血糖管理更不容易。

老年糖尿病 5 大照護目標 多方控制才能穩固健康

考量到上面的 4 大特點,不難發現照護老人糖尿病時,除了管理好血糖外,也要定期回診,到醫療院所進行完整的老人醫學評估、做好全面的照護。而設定管理的目標也很重要,以下就為大家列出幾點較常見的目標計劃:

血糖、血壓目標:依照狀況做個別化設定

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標準,主要為65歲以上的老年糖友。建議可以依照健康狀況的不同來制定個別化的血糖控制目標。

根據研究:年長糖友的糖化血色素與死亡率,會呈現 U 形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糖化血色素不要太低或太高,保持在 7.5 最剛好。而糖尿病衛教學會也提到:根據目前的身體狀況、認知功能、併發症和共病症的數量,以及低血糖風險等因素,為年長糖友設定個別化的目標,會比較安全喔!

血脂目標:適當控管 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為血脂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所以做好血脂管控目也很重要。密度膽固醇 (LDL) 建議要小於 100 mg/dL;已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則建議要小於 70 mg/dL。如果還是無法順利達標,可以在醫師指示下搭配藥物治療,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運動目標:根據身體狀況安排運動項目

年長糖友也需要在每週運動 150 分鐘,不過要記得根據目前的身體狀況,以及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等,來安排運動項目:

進行有氧運動時,需要從輕度、不額外增加壓力的形式開始進行,像是室內腳踏車、散步等,讓身體適應後,再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避免過度運動,造成低血糖或運動傷害。

進行阻力運動時,可以每 2-3 天做一次,每組動作做 8-12 次,有助於增加肌肉量和肌耐力。如果擔心拿器材時,會重心不穩跌倒,也可以坐在椅子上進行簡單的訓練。例如:單手拿裝水的寶特瓶緩慢且來回的向上舉;或者把背部挺直,抬高右腳大腿,然後小腿往前伸直,再收回放下。

營養目標:均衡攝取營養 降低疾病風險

腸胃的吸收功能下降、牙口不好、吞嚥困難、食慾不佳等問題,常常讓年長者有熱量攝取不夠、營養不均的問題。建議每年都要做營養和飲食的評估,由營養師給予最適合的飲食建議,降低低血糖和肌少症發生的風險。

已經有肌少症的年長糖友,除了熱量要攝取足夠外,每餐都要吃 3-4 份的蛋白質,像是牛奶、豆腐、豆漿、魚肉、雞蛋、雞肉、豬肉和牛肉等,都是不錯的蛋白質選擇喔!而根據國民營養調查:75 歲以上的長者,普遍都有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狀況。這樣不只容易有骨頭疼痛、肌肉無力的狀況,也會增加骨質鬆的風險。除了均衡攝取飲食外,也可以每天到戶外走走、曬太陽 10 分鐘,幫助維生素D的吸收,也能增加好心情

雖然歲月不饒人,但只要從現在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定時注意身體的狀況,還是能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預防其他老年症候群的出現。照顧好自己的健康,老年生活一樣可以多彩多姿!

參考資料

  1. 2019 老人糖尿病臨床照護手冊
  2.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 2013-2016年
文章來源:陳宜萍 營養師 編修審稿:智抗糖編輯團隊 
立刻下載智抗糖App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