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營養門診需要做哪些準備?營養諮詢前必做的3件事

by admin
看營養門診需要做哪些準備?營養諮詢前必做的3件事

許多醫師都針對與營養密切相關的病,例如:糖尿病、腎臟病、癌症治療、肥胖症等,將個案轉介到營養門診進行飲食衛教與營養評估,不過,找營養師進行營養諮詢前,需要做什麼準備?

「是醫生叫我來,我就過來了。」

「飲食紀錄?沒有做過耶!」

看營養門診就像生病看醫生一樣,需要提供自己身體與症狀或疾病的資料,才能讓營養師精準地提供合適的建議。

 

看營養師前需要準備的三件事

在進行營養諮詢前,建議先做以下三件事情,讓營養師更清楚了解您目前的身體狀況:

1. 準備最近一次的抽血報告或醫師診斷報告

2. 記錄 3 – 7 天的飲食內容

3. 如果有在吃保健食品,拍下目前有在吃的食品包裝與成分說明

 

為什麼營養師要看抽血報告?

很多人會認為看營養諮詢主要是知道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不過如果能夠提供營養師更多資訊,例如提供抽血報告,營養師便能根據目前的疾病嚴重程度,判斷要做哪種程度的飲食控制。例如針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營養師可以參考肌酸酐以及腎絲球過濾率指數,建議患者在採取低蛋白飲食時,可以攝取多少份量的蛋白質,才不會造成腎臟負擔。

如果是同一間醫院裡的醫師進行轉介,營養師可以從電腦系統中調出醫師診斷的相關檢驗報告;不過如果是在健檢中心做檢查、再到醫院進行諮詢的病人,在一開始做諮詢時,醫院裡的資料未必完整,所以如果有完整的體檢報告、抽血報告,可以把相關報告一併帶到門診諮詢。

延伸閱讀: 抽血報告常見的檢驗數值

 

飲食記錄好麻煩,一定要做嗎?

完整的飲食紀錄,有助於營養師分析疾病狀況與飲食習慣的關聯性,看看是否能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改善一些疾病的症狀。

通常飲食紀錄不會只做一餐,而是會做一整天,包含三餐和其他時間會習慣吃的點心、飲料等,同時包含 2 天假日以及 1 – 3 天的平常日,因為假日的飲食與平日可能差很多,所以建議也要把假日飲食記錄下來。

 

飲食記錄要怎麼記比較好?

飲食記錄不只要記下吃了什麼,理想的飲食記錄應該也要包含食材成分、烹調方式以及用餐時間等,不過剛開始記錄飲食,可能還不太會分析自己吃了哪些食物,建議也可以拍照輔助,並透過智抗糖App 將每一餐的內容記錄下來。

如果諮詢前沒有做飲食紀錄,有經驗的營養師也會在詢問的過程中,慢慢得出營養評估需要的資訊。不過,如果沒有馬上拍照或記錄下來,很容易忘記當天或幾天前吃了什麼,沒辦法確切講出自己的飲食內容,那麼營養師能提出的飲食建議也會很受限。

以糖尿病個案前來諮詢為例,如果糖友能提供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或配對血糖給營養師,再配合飲食紀錄,營養師便能給個案每餐醣類份數調整的建議,並提供一日熱量、蛋白質需求量與油脂攝取的建議量,讓糖友能獲得更貼近自己身體需要的飲食建議。

延伸閱讀: 糖尿病均衡飲食原則

 

為什麼營養師認不出我吃的是哪一款保健食品?

目前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種類愈來愈多,就算是同一類型的保健食品,也可能因為配方、劑量上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果病患只告訴營養師:「就是那個可以穩血糖的健康食品拉!」營養師可能也無法馬上判斷該食品是否適合食用,就像把藥的外盒拆掉,處方箋丟掉,只拿藥丸給藥師看,往往也很難判斷這是什麼藥品。

所以如果能直接拍下保健食品的外觀以及營養成分,就能協助營養師進行判斷並給予建議。此外,如果在服用保健食品後,身體開始出現有新的狀況,想要詢問適不適合繼續食用該保健食品時,建議含有營養成分說明的包裝外盒一併帶去,讓營養師做評估。

延伸閱讀: 多吃多健康?糖尿病營養品的迷思

 

糖尿病患在運動後血糖上升的四種可能原因

 

許多疾病透過調整飲食、運動與生活作息,都能在初期時獲得很大的改善,不過因為工作、生活環境的不同,很難每個人都過著類似的作息生活,營養諮詢就是希望藉由營養師的專業,讓每個看診的病患與營養師共同討論後,瞭解如何著手調整、獲得健康,所以下次要去找營養師之前,別忘了先做好行前準備,才能幫助自己在健康的路上走得更順利喔!

立刻下載智抗糖App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