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發福和代謝下降無關!4 招教你提高熱量消耗

by 王 思晴
中年發福和代謝下降無關!4 招教你提高熱量消耗

很多人到了中年體重就開始節節上升,也容易出現腰圍超標、血糖偏高、血脂異常等慢性病前兆,為什麼中年就容易發福?是不是因為新陳代謝下降導致?讓我們一起破解中年發福的成因和預防方法吧!

基礎代謝率是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佔我們每日熱量消耗的 70%。根據現行的研究調查結果,人在 20 至 60 歲的時候基礎代謝率不一定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大幅下降,反而是與肌肉量減少相關。

因此,「中年發福」的主因並不能怪給新陳代謝,而是因為長期生活型態、飲食及運動習慣影響,進而導致肌肉量下降、體脂率上升而形成肥胖。

基礎代謝率不會隨著年紀大幅下降,中年發福的主因是肌肉量下降、活動量減少等

中年發福的可能原因:生活型態轉變

既然基礎代謝率不會隨著年紀大幅降低,為什麼人步入中年就容易發福變胖呢?可以觀察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 4 種生活型態的轉變,導致日常活動量降低:

  • 從事辦公室等靜態工作、經常久坐
  • 經常有大餐、聚會等應酬或犒賞式飲食
  • 追劇、手機等靜態娛樂取代高活動量的休閒活動
  • 網拍購物、外送服務減少出門的次數

隨著生活中活動量的減少,肌肉合成也開始降低,就容易導致體脂肪比例上升,導致肚子變大、腰圍變粗,而且手臂、腿部、腰背等本應肌肉比例高的部位卻變瘦小。這種情況下,體態容易偏向四肢纖細、腹部隆起的「肌少型肥胖」,不僅影響外觀、還會導致體能下滑,在運動和旅遊踏青時容易感到無力、疲勞和肌肉痠痛。

基礎代謝率 = 熱量消耗嗎?

每日總消耗熱量 (TDEE) 是一天 24 小時所消耗的總熱量,分別由以下四項指標組成:

  • 基礎代謝率 (BMR):指靜態的情形下,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佔比最多達 70%
  • 非運動活動消耗 (NEAT):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 (不含運動) 的消耗,佔比 15%
  • 食物消化吸收 (TEF):人體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也會消耗熱量,佔比大約 10%
  • 運動熱量消耗 (EAT):運動過程中消耗的熱量,佔比會因人而異不過通常占 5%

除了基礎代謝率以外,非運動 (NEAT) 和運動熱量消耗 (EAT) 佔總熱量消耗的 20%,與生活型態有關,長期累積下來比起基礎代謝率更容易影響新陳代謝和能量消耗。

基礎代謝率是指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

提高活動量是預防中年發福的關鍵

熱量消耗和整體活動量高低有關,有定期運動且活動量高的人相比於沒有運動習慣又長期久坐的人,熱量消耗差距可以高達到 1.5 倍以上。長期累積的熱量差距除了會導致體重、肌肉和脂肪量的不同,也會影響未來疾病的發生風險。

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透過「走路」作為增加活動量的方式之一,如果每天走路步數達 10000 步,不僅能改善血糖,還能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肌肉量大幅下降及改善血脂異常。此外,也有研究顯示「快走」比散步更有助於降低糖尿病風險,下次不妨試試在走路通勤的時候加快速度喔!

因此隨著年齡增長,刻意增加活動和運動量能幫助我們抵抗代謝能力下降,同時維持肌肉量,提升生活品質。

4 大原則提高熱量消耗

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自身生活型態的方式,減少中年發福發生的機率。以下提供 4 大原則教你如何增加熱量消耗:

  1. 每天攝取體重 x1 克以上的蛋白質:蛋白質食物具有較高的食物產熱效應,在消化食物過程中消耗更多熱量,另外適量的蛋白質也能幫助肌肉生長。
  2. 每週運動 150 分鐘:規律的有氧運動及重量訓練增加肌肉量和提升心肺功能。
  3. 每天 6-8 小時高品質睡眠:良好的睡眠品質能幫助肌肉合成,促進新陳代謝。
  4. 每天飲用體重 x30 mL以上的水分:水為幫助器官運作的重要營養素之一,足量的水份能維持新陳代謝,同時也能提供飽足感、避免過度進食。

落實這四大原則可以改善身體代謝、提高熱量消耗,避免中年發福的發生,也提醒有飲食、運動限制的慢性疾病患者,執行上述原則前務必先諮詢您的醫療團隊喔!

定期健檢預防疾病找上門

中年發福通常源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導致體重、腰圍和體脂增加,不只容易形成內臟脂肪過多的腹部型肥胖,還可能導致細胞胰島素阻抗,加速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想要避免慢性疾病找上門,除了維持高活動量的生活型態及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外,也建議養成定期健檢的好習慣。除了進行全面性的檢查外,有代謝疾病家族病史的人也可以使用血糖機、血壓計、連續血糖監測儀等家用醫療器材,提前開始管理自身的代謝狀況。如果是血糖管理新手也不用擔心!智抗糖的「14 天血糖探索計畫」能讓你隨時檢視血糖的變化,不但可以學習正確的控糖飲食觀念也可以預防疾病提早來敲門。

參考資料:

  1. Herman Pontzer et al.,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human life course.Science 373,808-812(2021).
  2. Jayedi A, Zargar M, Emadi A, et alWalking speed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4;58:334-342.
文章來源:王思晴 營養師 編修審稿:智抗糖編輯團隊
立刻下載智抗糖App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