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小孩在幼兒園看到別的小孩吃東西,該不該讓他一起吃呢?」
「每次到了吃飯打針時,小寶總是一直哭鬧,抗拒著不要打針,該怎麼辦才好?」
「我的孩子最近要準備上幼兒園了,很擔心幼稚園的飲食不同,讓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血糖大亂⋯⋯」
相信很多第一型的父母在小孩要上幼稚園前,常有以上的擔憂與疑慮。正值學齡前、年紀介在 4 – 6 歲的孩童,對外在充滿活動力和好奇心,喜歡親自嘗試各種活動,也很常會問東問西。當孩童抗拒排斥打針、驗血糖,造成血糖不穩定時,父母與照顧者的內心容易充滿愧疚和罪惡感,長期下來,父母的心理壓力也會愈來愈大。
面對即將上幼稚園的第一型孩童,父母該如何調整孩子的照顧方式呢?我們提供以下幾點建議給第一型的父母做參考。
兒童糖尿病的飲食注意事項與建議
1. 減少糖分過高的點心份量,或是控制點心份量
學齡前的孩童,為了配合幼兒園上課或保母托育,而採取一天 2-3 次的注射頻率,父母在與幼兒園或保母溝通時,讓孩子與一般學童在相同時間享用點心,並減少醣份過高的點心份量、或是控制點心份量,避免讓孩子覺得自己與他人有差別待遇。
2. 避免用甜食或飲料來取代正餐的醣類
當孩童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少時,避免用甜食或飲料取代醣類,因為久而久之,孩童可能會用拒食來換取甜食或想吃的食物,再加上過多的甜食,也會讓孩童的血糖造成影響。建議以低 GI 值的天然食物 (如:地瓜、南瓜、玉米) 來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3. 依據孩子的活動類型,適當調整飲食計畫
在安排孩子的飲食時,要記得將小朋友的活動考慮進去,根據活動強度的高低,調整孩子的飲食計畫,可以讓孩子的血糖控制更加穩定。如果有低血糖的情況發生,要記得補充適當的醣量,例如膠狀葡萄糖液或是果汁,並確認血糖恢復到正常值。
學齡前第一型孩童的血糖量測建議
這個階段的孩童的進食時間不固定,常有打胰島素後卻不進食或是用餐時間長、進食量不固定等情況,父母可以一天多次量測血糖,更準確了解孩童當下的血糖狀況。建議一天中至少量測餐前與睡前血糖,並根據當下的血糖值調整胰島素的劑量,飯後血糖可以自由選擇量測;當孩童開始接觸不同的食物或生活環境有改變時,例如上幼兒園初期和生病,監測血糖變化就更重要了。
兒童糖尿病施打胰島素有哪些注意事項?
面對活力旺盛、好動的孩童,父母在估算施打的劑量前,可以先與醫師討論,孩子在不同活動量和運動量時,醣份的攝取與胰島素劑量要如何相互搭配,避免施打過少或過多的胰島素。
當孩童的血糖過高、但沒有高血糖的症狀時,可以多喝水就好,等到正餐要施打胰島素時,再根據餐前血糖的高低來補打胰島素;如果已經有高血糖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頻繁上廁所、抿嘴和口乾等情形,就可以立即補打胰島素。至於要補打多少劑量,需要先與醫師做討論,或是每公斤不超過 0.1u 為主。
如果孩子因為生病而沒有胃口,父母可以試著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與種類,避免發生酮酸中毒以及低血糖;如果已經調整劑量,但孩子的血糖還是沒有下降,並有脫水或是酮酸中毒的症狀時,就必須盡快送醫治療囉!
延伸閱讀:正確施打胰島素,血糖控制更穩固
第一型糖尿病會遇到的常見問題
1. 要如何判斷小孩發生低血糖,以及該怎麼處理呢?
處在 4-6 歲的孩子可能還無法知道自己發生低血糖,此時就需要仰賴父母的觀察。如果發現孩子突然出現「發抖、哭鬧、發脾氣或是半夜有作惡夢」等情形,都可能是低血糖。經量血糖後確認是低血糖,就需要立即處理、並補充適當的醣量。最重要的是,避免日後頻繁的發生低血糖,這樣小孩的腦部才能正常發育。
2. 孩子會害怕打針和量血糖,要怎麼幫助小孩克服?
孩子抗拒害怕打針和量血糖是父母要面對的兩大挑戰,因為孩童不但會抗拒打針,還可能會不斷地問問題,例如為什麼要打針、為什麼吃飯前要量血糖等,很多問題容易讓父母招架不住,進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可以先用簡單的詞句與孩童溝通,解釋打針與量血糖的原因,或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例如多給一些遊戲或活動時間,避免用食物當作為交換條件;如果孩子真的害怕針頭,也可以用注射取代打針,降低心中的焦慮感。
3. 孩子的血糖沒有在控制範圍內,該怎麼辦?
相信每位父母都很認真讓孩童的血糖在標準內,希望自己的心肝寶貝可以順利的成長,但血糖控制本來就比較困難,再加上這階段的孩童更容易因為生病、活動量大等因素,造成血糖不穩定或是沒達到理想的控制標準。父母也不要因此給自己與孩子太大的壓力。
透過耐心溝通,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正確量血糖的觀念,再加上每天監測血糖,並依照孩子的血糖狀況來調整飲食,更可以讓控糖事半功倍!第一型糖尿病的照護是一輩子的,目前台灣有很多的社會資源與糖尿病照護機構,希望父母與小孩遇到問題時,能及時提出與醫療團隊討論,相信您永遠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