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日本的「超慢跑」你試過了嗎?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有氧運動,不追求速度與強度、只要在家原地慢跑就可以達成運動效果,就算沒有運動習慣也能安全進行。超慢跑對身體有哪些好處?運動時要注意什麼?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超慢跑的技巧,一起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吧!
由日本運動科學教授田中宏曉所提倡的超慢跑,顧名思義是跑的比慢跑更慢,不要求長距離或長時間、而是鼓勵輕鬆地進行,將運動強度控制在「不會太累」的程度,讓人更有意願嘗試並且願意持續跑下去。
超慢跑又名「微笑慢跑」,意思是跑步時的強度大約是「能保持微笑、輕鬆聊天」的程度,建議速度為每小時 4 到 6 公里 (等同於跑步機速度的 4~6),相當於用 10~15 分鐘跑完一公里的速度,或是每分鐘踏 180 步的頻率。
超慢跑的心跳為每分鐘 130 下左右 (最大心跳率的 60-70%),這個強度屬於低強度運動中的上限值,長期訓練的話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燃燒脂肪、調節血糖等目的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用運動手錶掌握心跳率與速度,或記錄跑完一公里花費的時間來調整速度,也可以使用 180bpm 的節拍器或超慢跑步頻影片作為輔助,身邊沒有任何工具的話,也可觀察自己是否能一邊慢跑、一邊與他人輕鬆聊天,維持在剛好可以聊天也不會喘氣的速度是最剛好的。
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每週運動至少要累績 150 分鐘,因此剛開始超慢跑時,可以先從每次 20~30 分鐘開始練習,身體習慣後視情況逐漸增加至每次 30~60 分鐘、一週安排 3 到 5 天。
如果沒時間運動也可以考慮利用零碎時間,每次抽空跑至少 10~15 分鐘的超慢跑,一天內累積超過 30 分鐘也有同等的效果喔!
超慢跑本身不需要任何器材的介入,原地踏步也可以達到運動效果,只要在家裡的一塊空地就可以進行,不過也不能因為運動強度低而輕忽了姿勢的重要性,從事超慢跑時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超慢跑的門檻低、是幾乎適合所有人從事的一種運動,養成超慢跑的運動習慣,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調節壓力、改善睡眠品質,長遠來看能降低胰島素阻抗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超慢跑對於改善血糖、體脂肪也特別有幫助:
相較於跑步,超慢跑不僅更輕鬆、安全、強度低,同時也能消耗熱量、燃燒脂肪,是很好的減重入門運動,不過如果想要達成減重的目標,除了運動外,記得也要搭配飲食控制喔!
超慢跑屬於中低強度運動,低於一小時的超慢跑原則上不需額外補充食物,只要維持平時的飲食習慣即可,超慢跑最容易缺少的是水分及電解質,過程中呼吸喘氣及出汗皆會造成體內水分蒸散,無論跑的時間長短都需隨時補充水分,長時間超慢跑或在戶外進行時,也可考慮補充運動飲料或鹽糖。
雖然超慢跑強度不高,但仍需避免在空腹的狀態下長時間執行,若想在飯後進行超慢跑,也建議稍微間隔一段時間,避免造成腸胃不適。想要觀察運動對穩定飯後血糖幫助的朋友,歡迎點擊下方圖片、諮詢有關「14 天血糖探索計畫」的相關內容喔!
有些人會擔心運動容易傷膝蓋,其實如果因此而不敢運動、反而容易造成肌肉流失,導致膝蓋缺乏肌肉支撐而失去穩定性,進而增加對關節的負擔。
跟其他運動比其來,超慢跑反而是相對適合鍛鍊膝關節的運動,過程中維持正確的姿勢,就能鍛鍊腿部肌肉、減少膝蓋受傷的機率,如果是膝蓋曾經受傷或正在治療中的人,則建議先和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後,再開始執行超慢跑。
許多人無法持續運動的原因是抗拒運動後疲勞的感覺,而「能保持微笑、輕鬆聊天」的超慢跑強度適中、能夠持之以恆又有效,正好解決了這個痛點,幫助我們更輕鬆自在的養成運動習慣,邁向健康輕盈的新生活。
參考資料:
1.Schmidt, W D et al. Effects of long versus short bout exercise on fitness and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femal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vol. 20,5 (2001): 494-501.
2.Murphy, M H, and A E Hardman. Training effects of short and long bouts of brisk walking in sedentary women.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vol. 30,1 (1998): 152-7.
3.「スロージョギング®とは」一般社団法人日本スロージョギング協会®
關於智抗糖編輯團隊
王思晴 營養師
不只教你怎麼吃,更要成為陪伴你探索飲食的隊友!
熱愛美食、不願意放棄口腹之慾的思晴營養師,希望能透過他的專業知識及經驗,幫助需要調整飲食的你,帶領你找出兼顧健康與滿足的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