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與元宵節都是品嚐湯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十二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當中日照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除了吃湯圓與祭拜祖先外,這天也是冬令進補的開始。而元宵節更少不了湯圓的陪伴。對於糖友來說,如何在節慶中安心享用湯圓而不影響血糖呢?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糖尿病的湯圓飲食建議。
內容目錄
湯圓與元宵的不同
湯圓與元宵雖然在外觀上相似,但製作方式與口感有明顯不同。
湯圓
製作過程是將糯米粉加水揉成粉團,再直接包入內餡或搓成無餡的小湯圓。湯圓外皮較為滑順、柔軟,適合煮湯或直接水煮後食用。
元宵
製作方式較為繁複,通常將餡料沾濕後放入糯米粉中來回滾動,使糯米粉層層黏附在餡料上,逐漸滾成球狀。元宵的口感較為紮實,外皮較有嚼勁,適合蒸或炸來食用。
由於元宵通常比湯圓含有更多的糯米粉,因此對血糖的影響可能略高,糖友在吃元宵時需更加注意份量控制。
糖尿病湯圓這樣吃
湯圓的外皮是糯米做的,除了不好消化外,對血糖也會有直接的影響,建議要取代正餐的飯量,血糖才不會超標喔!
常見湯圓份量換算
- 紅白小湯圓:20 小顆 = 半碗飯
- 芝麻湯圓:3 顆 = 半碗飯 + 2 茶匙油
- 花生湯圓:3 顆 = 半碗飯 + 2 茶匙油
- 鮮肉湯圓:4.5 顆 = 半碗飯 + 3 茶匙油
貼心提醒:
1. 半碗飯 = 30g 醣 = 2 份醣;1 茶匙油 = 5g 油
2. 請參考市售的湯圓外包裝,並以實際的營養標示為主。
所以如果你想吃 3 顆芝麻湯圓,當餐的飯量就要比平常少吃半碗,蛋白質的選擇以低脂的豆腐、清蒸魚或是海鮮為主,減少油脂攝取。
有餡的湯圓已經很甜了,建議湯底不要再加糖,可以用白木耳和桂圓取代一般的紅豆和花生湯,讓熱量減半。

冬至進補這樣吃 避免血糖飆!
拜拜飲食
祭主拜拜免不了會準備比平常豐盛一點的食物,但是飲食原則還是要留意:
- 少油、少鹽、少糖 是基本原則。
- 份量攝取需控制,一餐的 蛋白質建議半個手掌大小,飯量以半碗至 1 碗為宜(約 2 – 4 份澱粉)。
- 青菜富含膳食纖維,可延緩血糖上升,建議至少吃半碗。
冬令進補
薑母鴨、羊肉爐和麻油雞都是在冬天會吃到的冬令補品,當所有食材都下鍋時,可以發現表面都會浮一層厚厚的油脂,建議:
- 先喝一碗清湯: 未下食材前喝清湯可降低油脂攝取。
- 選擇食材順序:
- 先下 青菜、菇類,避免青菜吸附過多油脂。
- 吃到半飽後再放入 肉片 等食材。
- 低油脂選擇:
- 鍋物內的食材以 天然豆腐、低脂去皮肉 取代加工丸子、魚板和內臟類。
- 避免高糖與高普林食物: 減少高油脂與高普林的攝取,讓冬令進補不增加體重與血糖負擔。
透過上述建議,糖友也能在冬至與元宵節安心享用湯圓與冬令進補,維持穩定的血糖與健康的身體狀態。